血压总是忽高忽低,降压药你吃对了吗?
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种健康问题也找上了门,其中,高血压最为常见,也是最为让人担忧的。
在高血压的治疗过程,人们发现,即便吃了降压药,血压还是忽高忽低的。这是什么原因?
一天内时辰不同,血压高低不同
高血压病人一般的血压状态是白天高,晚上低,醒了以后,基本能恢复到白天的一个水平。
清晨对血压水平增高的病人来说是非常不友好的,清晨6:00~10:00血压增高的时间段往往是心肌梗死、中风容易发生的时间。因此,高血压患者,最好晚上运动,不要在早晨运动。
经医生明确是高血压的病人,出现了血压形态的改变,建议除了家庭自测血压,还要做一个24小时的动态血压监测。
服药建议:对于清晨血压增高的病人,一般选用长效的,一天一次能够控制血压的药物。有些人夜间血压和清晨血压都高,在睡觉前也可以加一些药。医生会根据不同的血压状态来进行合理用药。
每天何时服药最好?
正常情况下,人们清晨醒来时,血压呈现持续上升趋势,上午6~10时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到下午4~6时再次升高。随着夜幕降临,血压再次降低,入睡后呈持续下降趋势,凌晨2~4时最低。
一天里面的血压变化曲线像一个勺子,叫做“勺型血压”,根据这个规律,用降压药的时间也有讲究:
(1)长效降压药:适宜清晨空腹服用(早 6:00~7:00),每天服1次。
(2)中效或短效药:每天2~3次。最好能根据血压的变化规律,选择服药时间。
例如,一日3次的短效降压药,白天服药的时间应安排在血压高峰之前1~2小时,即早晨应在清晨起床刷牙后服用,而不是等到早餐后或更晚;晚上应在7点前服用,不宜在睡前服用。因为夜晚血压自然下降,加上药物的作用会导致血压大幅度下降。
但是,个别患者的血压是晚上不降反而升高的,这样的人可以在睡前服药。
当然,以上只是一般情况下的服药原则。最佳方案还是结合血压变化规律和降压药物特性,听从医嘱,从而进行精准、安全的个体化治疗。
餐前吃还是餐后吃?
降压药到底应该餐前还是饭后服用,这要依降压药种类而定。
(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这两类药的后缀分别为“普利”和“洛尔”。这两类药的服用,一般不需要讲究餐前或餐后。但有一个特例,短效药卡托普利,其吸收会受食物的影响,餐后服用吸收效果差,因此建议餐前1小时服用。
除此之外,一些老年、心衰、糖尿病患者,为了避免空腹服用引起低血压,服用这两类药时,可与食物同服,以延缓吸收,总的降压效果不受明显影响。
(2)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这类药的后缀为“沙坦”,它们多数不受食物影响,餐前餐后服药均可。
(3)硝苯地平控释片和氨氯地平:不受食物影响。
(4)非洛地平缓释片:应空腹口服或清淡饮食后服用。
(5)缓释维拉帕米:应在进食后服用,若在空腹时服用,容易引起胃部不适。
(6)利尿剂:每日用药1次时,应在早上服用,以免夜间小便次数增加,影响休息。
(7)氢氯噻嗪:口服吸收快,但不完全,进食能增加吸收量,建议餐后服用。
忘记服药,怎么办?
如果忘记服药,我们分几种情况讨论:
服用短效降压药
短效降压药漏服后,往往会造成血压升高。白天紧张的生活节奏易使血压波动较大,应补上漏服的药物。而且,若漏服时间大于两次用药间隔的1/2,须立即补服,适当推迟下次服药时间,并及时监测血压,以防出现血压过低的情况。夜间,人体活动趋于缓慢,血压也较为平稳,漏服后不一定要补服。
服用长效降压药
由于长效降压药每天只需服用一次,一般漏服几率较小。长效降压药半衰期一般较长,在服药后的48小时甚至72小时内,血液中的药物还能维持一定的浓度,即使连续两三天漏服,血压也可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因此一般不必加服。但是如果漏服时间超过72小时,或血压升幅较大时,则应加服一次短效降压药,密切监测血压,之后按正常周期服药即可。
有些患者因漏服降压药后担心血压飙高,在下次服药时加量把两次的剂量合并在一起一次服用。这样做有可能导致血压骤降,诱发脑梗塞。服用血压药要适量,最关键的还是要能够按时吃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