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只发生在老年人身上?大错特错
在中国,骨质疏松症或骨密度低患者是一个庞大且迅速增长的群体,然而问题在于,大多数人对此缺乏认识。这种疾病的发生年龄比人们想象的更早,甚至从二三十岁就开始了。骨质流失完全是在人们觉察不到的情况下,像沙漏中的沙子一样,静悄悄地发生。
很多原本以为的只有老年人才会得的病症,正悄悄在中青年群体中蔓延,比如骨质疏松。
不是你年轻,就不会得骨质疏松。要知道,现代国人的骨骼健康正面临三大预警。
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
骨质疏松症是随着年龄增长,人体骨量减少引起骨的微观结构退化,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
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基础骨量积累和增龄后骨量流失密切相关,调查显示,骨骼中的矿物含量在30岁左右达到最高的峰值骨量,之后逐年下降。
曾被视为“老年人专利”的骨骼健康隐患,如今正不断突破年龄限制,悄然侵袭着中青年一族。
低骨量人群庞大,自身知晓率低
调查显示,我国40-49岁人群低骨量率达到32.9%, 50岁以后大幅增高到46.2%。40-49岁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患病知晓率仅为0.9%,50岁以上患者的患病知晓率也仅为7.0%。
据权威调查数据显示,全世界平均每3秒钟就会发生一次由于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中国目前每14人中就有1人患骨质疏松。
但仍有很多患者没有充分意识到其危害,甚至不知道自身已患有骨质疏松,更不用说预防。
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尤为严重
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我国50岁以上人群的重要健康问题,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问题尤为严重。
调查显示,中国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9.2%,其中男性为6.0%,女性为32.1%。
65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达到32.0%,其中男性为10.7%,女性为51.6%。
同时通过文献检索和国际比较发现,女性患病率水平(50岁以上为32.1%)显著高于欧美国家。
因此,骨质疏松防治的相关教育和宣传变得异常紧迫,也具备深远的社会意义。
如何诊断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的早期症状:在没有出现症状的阶段,人们常常不能意识到骨质疏松症的存在。骨质减少的一些征兆包括:下背部疼痛;驼背,并伴有身高逐渐变矮;轻微外伤即可引发骨折。
诊断骨质疏松,我们可以从这两方面入手:
1.审查和评估个人的身体状况,日常生活习惯与方式,是否存在高危因素。
2.检查骨密度。
目前最被医学界认同的检查方法是双能X线吸收测量仪(DXA),这个方法可准确地测量骨量流失的程度,过程简单而安全。
在骨折发生之前,通常无特殊临床表现。该病女性多于男性,常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
骨质疏松症给患者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和痛若,治疗收效很慢,一旦骨折又可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