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如何理解水肿的?3位老中医的答案,劝你听一听
水肿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在生活中也比较容易遇到水肿这种症状,常常表现在睡醒觉之后,我们会感觉眼皮肿了起来,或者是小腿肿了起来。
水肿是水液停留在身体的不同部位,进而引发浮肿,所以叫水肿。水肿早在古代文献中已经有了相应的记载,现在的我们应该怎么认识水肿呢?患了水肿病又应该如何治疗呢?其实古代中医早就有了认识,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严用和:水肿要分“阴阳”
在古代,中医名家严用和大夫认为水肿应该首先分为阳水和阴水,所谓阳水,就是水肿病性属阳。
阳水有什么临床表现呢?
阳水是水肿皮肤紧绷,按下水肿的部位,水肿处旋即复起。那什么是阴水呢?阴水皮肤紧绷不如阳水明显,皮肤松软,按下水肿的部位会出现一个凹陷,长时间不会弹起来,通过这两点便分出了阴水和阳水。
张景岳:水肿源自“三脏”
那么水肿,其相关脏腑在哪里呢?张景岳认为,水肿相关的脏腑有肺脏,脾脏和肾脏。
为什么是这三个脏腑呢?
中医认为肺为水之上源,肾为水之下源。所以水肿其标在肺,其本在肾,而脾可以运化水液,所以其制在脾。那么患了水肿病又应该有哪些治疗方案呢?素问中有所记载,认为在患了水肿病之后,可以通过通利大便、发汗,这种方法将水液代谢排出体外。
孙思邈:水肿一定要限盐
孙思邈认为,患了水肿病应该限盐,这是中国最早的针对于水肿并提出限盐的治法的人。而医圣张仲景则提出,如果是水肿,那么要看是腰以上肿还是腰以下肿,如果是腰以上肿,应当发汗,如果是腰以下肿,应当利小便。
中医对水肿的治疗有特色之处,上述说的几种方法,从远古一直应用至今。所以如果我们发现自己的身体有局部的水肿,或者是有全身的水肿,可以查明西医的相关疾病,同时配合着中医治疗。
中医在治疗水肿的时候,其主要思想便是发汗、利小便,通过发汗以及利小便的方式将水液代谢出去,便可得到缓解与治疗,这无疑是水肿患者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