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更得当“心”
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魔鬼季节”,
英国的一项研究发现,
气温每降低1℃,
心脏病发病率就会增加2%。
当气温降到12℃以下,
就该绷紧“预防心脏病发作”这根弦了。
很多人长时间身处空调下温暖的室内,
乍一出门到低温的环境中,
忽冷忽热,很容易引发心肌缺血。
特别是本来就有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等基础病的患者,更是心脑血管意外的高危人群。专家提醒,心血管病人冬天要比平时更注意疾病的控制,千万别犯容易导致意外的“大忌”。
为什么心脑血管疾病“偏爱”冬季
气温低
寒冷容易刺激人体血管收缩,以及出汗减少,血压容易上升,尤其在突然降温或忽冷忽热的情况下,人体血管收缩、交感神经兴奋、血液流动加速,导致血压飙升或血栓形成。
冬季人体的耗氧量增加
因为耗氧量增加,容易增加心肌缺血、心梗的发生几率,增加心脏负荷。每年的12月到次年的3月,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尤其是心绞痛、心肌梗死、中风发病率高。
心脑血管病人冬季要警惕4个报警信号
呼吸困难
冬季,心脏病、呼吸道疾病,都可能引起呼吸困难、急促、气喘、憋气等。尤其是出现憋醒,只有坐起来才能呼吸的现象,可能是心衰。需要及早就医检查心肺功能。
心悸
感觉心跳不规律,如心悸、心跳过快、心跳漏了一拍等,属于心律失常的表现,如果发作频繁,需要马上就医。
忽然疼痛
如出现胸痛、肩痛、胃痛等,可能被忽视或被混淆认为是肩周炎、胃病。其实这也可能是心梗发作的前兆。医生提示,心血管病人发生下巴以下、肚脐以上的突发性疼痛要警惕心脏问题。
头晕、晕厥
一旦发生意识模糊现象,说明脑供血、脑供氧出现了异常,即便属于短暂性发作,当若不采取措施,中风风险大大增加。
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监控血压血糖,合理控制饮食,千万不可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