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只偏高一点,危害大吗?专家:离糖尿病可能只有半步之遥!
相信许多医生或者糖友都听过这样的话,“我不是糖尿病,我只是血糖有点高而已。”确实,糖尿病表现为血糖的升高,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高血糖都是糖尿病,它很有可能只是——糖尿病前期。
什么是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前期是指血浆葡萄糖水平在正常人群与糖尿病人群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又称为糖调节受损(IGR)。糖尿病前期包括2种异常的糖代谢状态,即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和糖耐量受损(IGT)。
与1.14亿已经确诊的糖尿病患者群相比,它的后备军团——被称为“糖尿病前期”的人群更加庞大。目前我国“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达50.1%。打个形象的比喻,中国有一半左右的成年人正走在通往糖尿病的路上。
所以有人称这类患者为“走在悬崖边上的人”。
糖尿病前期危害性极大
进展为糖尿病
糖尿病前期是发生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每年约3%~10%的糖尿病前期患者进展为2型糖尿病。
并发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前期也是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与正常糖耐量人群相比,糖尿病前期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增加2~3倍,特别是年轻的糖尿病前期患者,心血管危险性更是大大增加。
这里要特别指出:很多患者看到自己空腹血糖正常就觉得自己没事,这绝对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误区。糖耐量受损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这类患者心血管危险性比空腹血糖调节受损更大。
代谢异常
与正常糖耐量人群相比,糖尿病前期患者经常存在甘油三酯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高血压以及腹型肥胖。
赶紧自测
您是否属于糖尿病前期患者
糖尿病前期包括下面两种情况:
糖尿病无法治愈
“糖前期”是最后的逆转机会!
大家都知道,一旦被确诊为糖尿病,需要接受终身治疗,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愈方法。但是,如果只是处于糖调节受损这一阶段,病情的发展是可逆的,前提是患者应及时、积极地进行生活方式或药物的干预,并持之以恒。
美国糖尿病学会文献上提及几个大型的研究报告显示,糖尿病前期患者遵从生活习惯改善,健康均衡饮食,增加运动量及减轻体重,经过长期追踪,一个研究报告指出三年后,58%的人血糖保持正常,另外一个研究报告显示追踪七年后43% 的人血糖仍保持正常。另一组研究报告持续追踪20年后43%的人仍保持血糖正常。这三个研究分别是在亚洲、欧洲及美国不同的地区作研究,都有同样的结论。
早干预、早治疗
能有效降低患糖尿病风险
饮食干预
应按需要量吃低脂肪、低糖、低盐、高纤维素饮食,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少吃油腻、油炸食物。既要保证每日所需的各种营养素,又要控制每日摄入的总热量,而避免发生肥胖。
糖尿病前期人群应根据实际身体状态、年龄、性别、劳动强度等需要,采用均衡营养搭配和荤素搭配安排饮食,要控制糖和酒的摄入。另外,多吃升血糖指数低的食物,吃饭不宜太快,有条件的可实行分餐制等。
运动干预
坚持适当的体力活动,最好保证每周至少3次,每次30-45分钟的运动,如慢跑、爬楼梯、爬山、游泳、骑自行车等。但要避免进行剧烈的和对抗性的活动,应采取轻度到中度的体育锻炼和体力活动。
减肥干预
肥胖是糖尿病的重要诱因之一,是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肥胖者患糖尿病的危险性是正常体重者的30倍,超过80%的2型糖尿病病例可归因于肥胖。
逆转肥胖可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发生风险。“管住嘴,迈开腿”即饮食控制与体育锻炼,可预防或延缓糖尿病发生。因此,肥胖者应该使体重至少减轻5%-10%,最好达到标准体重水平。
定期监测血糖
糖调节受损患者需终身关注自己的血糖情况,因为即使恢复正常,如果不坚持原有的干预措施,极有可能再次出现血糖升高。因此,定期监测血糖尤为重要,每半年至一年应前往医院,复查糖化血红蛋白或OGTT,有利于及时发现自己的血糖变化。
结合药物干预治疗
糖尿病前期干预以生活方式调整为主。但对于一些依从性差的患者(如年纪过大运动不便的患者),以及一些改变了不良的生活方式,并坚持半年以上,但仍无法有效地降低血糖的患者,需要结合药物干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