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是如何放入心脏的
心脏支架算得上是当代心脏病学中最具代表性、最常被谈论的器械了,无论是赞美现代医学的先进,还是诟病医疗耗材的昂贵,总是不得不提到这个小小的支架。它的出现,可以说改变了心脏病学的历史。
可是,对这个耳熟能详的器械,有多少人见过,又有多少人知道它是如何放进心脏血管中去的呢?其实,心脏支架是通过介入手术的方式植入的,我们不妨由心脏介入手术说起。
穿针引线的艺术,让手术刀唱配角
如果说心脏手术是心脏外科医生刀光剑影的豪迈,那么心脏介入手术便是心脏内科医生穿针引线的雅致。通俗的说,心脏介入不像传统的外科手术那样开膛破肚,而是通过细小的导管,经过血管到达病变部位,由此进行操作,完成诊断和治疗。原理并不复杂—人体的大动脉从心脏发出,逐渐分成各级动脉供应各个肢体、器官,分散成小动脉、毛细血管后,再汇合成静脉,全身的静脉再汇合起来,通过大动脉回到心脏。换句话说,全身每一处的血管,都直接或间接与心脏相连接。因此,人体的血管是通向心脏的天然通道,而介入手术就是沿着血管进入心脏而完成的。这样的手术中,手术刀便不再是主角了,外科手术室也不再是手术场地。医生主要是靠导丝和导管进行操作,手术往往是在专门配备了透视设备和辐射屏蔽的导管室进行,而且这些操作,都是由心脏内科医生来完成的。
微创伤,精细活,挽救千万人生命
冠心病是为心脏供血的冠状动脉出现狭窄和闭塞引发的。支架手术已是治疗冠心病的主流技术之一,每年全球有数百万患者接受该手术。在中国,每年也要开展多达40多万例。更难得的是,这种手术只需要极小的创伤。
这是如何做到的呢?
1、建立通道
首先,我们需要建立一个通道,进入到血管中去。通常是类似打一针一样,用特殊的针直接穿刺血管。最常见的是选择手腕上的桡动脉或者大腿内侧的股动脉。
2、放入导丝
然后,顺着针放进金属丝,这时针便可以退出,留着金属丝在血管里。以这根金属丝为骨架,医生放入鞘管,将血管撑出一个通道,由此便可以顺着通道将导管丝和导管一路深入到心脏去,直到抵达冠状动脉。这里的导丝不是一般的金属丝,而是一种极细且精密的材料,它整体柔软,而尖端可以由医生操作进行灵活的弯曲和转向,穿越复杂的路径,从比拇指还粗的大血管,一路进入到比面条还细的冠状动脉中去。导管则能顺着导丝的路径在血管中蜿蜒穿梭
3、血管造影
在一路抵达目的地的过程中,医生需要通过X光透视来观察情况,也需要通过导管推入(造影剂),在X光下清楚显示血管,找到病变部位。
4、放入球囊、支架
顺着导管,医生将一个包裹了金属支架的球囊送入病变部位的血管,将球囊充气,用大约10倍大气压的压力将金属支架撑开。这种支架一旦安装好后便终身保持形状,永久性的支撑住狭窄部位。为了避免裸露的金属上长血栓,再次引起狭窄和梗阻,新一代的支架在表面有一层药物涂层甚至生物涂层,大大减少了再次狭窄的发生率。
听上去,这个过程并不复杂,甚至相对于传统的外科手术来说过于简单。实际上,这经常是一个争分夺秒的过程,患者已经发生心肌梗死,病情危重,送往急诊,能否最快时间开通梗阻的血管,是挽救生命健康的关键。而且,实际的情况千变万化,病变的难度复杂度各不相同,许多环节一旦出现问题都可以危及生命,导管室里抢救心脏骤停的情况是很常见的。限时作业,而又要求谨慎细致,还需要经验丰富,果敢决策。(穿针引线)的支架实则是对一门兵器、一套功夫娴熟应用,而非深闺秀花鸟。